投資賺不到錢,不是因為不會選股,而是你不懂這件事:資金配置策略全解
- Rene
- 8月2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我們常說投資成功的關鍵是「選對股、進得早、出得巧」,但實際上,90%的散戶敗在資金配置上。騰訊牛熊證
選對了股票卻滿倉壓注、抄底抄成半山腰、一次重傷就失去信心不再進場──這些看似「運氣不好」,其實都與資金管理錯誤密切相關。
本篇將教你:
為什麼資金配置比選股更重要
港股操作中常見錯誤資金分配方式
散戶也能用的實用資金配置模型
一、散戶常犯的三大資金錯誤
1. 一檔股票重倉壓注
很多人看好一檔「未來會翻倍」的個股,就把全部資金丟進去,結果套牢後不敢加碼,也不敢止損。
❌ 錯誤心態:「不買多點怎麼賺大錢」✅ 正確思維:「生存比暴利更重要」
2. 見跌就攤平,無限加碼
港股波動大,有人看到持股下跌,就一直買一直攤,最後平均成本雖降低,但整體資金也卡死。
❌ 錯誤心態:「越跌越買總有反彈」✅ 正確思維:「跌有可能是趨勢,不是撿便宜」
3. 沒有預設停損與停利點
很多投資人買入後,就完全不理會股價變化,也沒設定停損機制,一跌就是幾十個百分比。
❌ 錯誤心態:「不賣就不算虧」✅ 正確思維:「保本是攻擊的開始」
二、投資界最經典的資金管理概念: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
這句話你一定聽過,但你可能沒有實際執行過。所謂「籃子」可以是:
不同的個股
不同行業(科技、金融、公用事業)
不同市場(港股、美股、A股)
不同投資標的(股票、ETF、債券、黃金)
✅ 分散並非為了降低收益,而是為了減少單一風險導致的重大虧損
三、港股投資常用的三種資金配置法
📌 模型 1:核心+衛星策略(Core-Satellite)
核心部位(60-80%):持有穩健、低波動的股票(如中電、滙豐、領展)
衛星部位(20-40%):用於高風險、高報酬的投資(如科技成長股、AI概念股、波段操作)
✅ 優點:穩中求進,適合中長線投資人
📌 模型 2:三層資金池法
防守型(40%):高息股、公用事業、港元定存
成長型(40%):科技股、金融股、房託基金
機會型(20%):投機題材、短線操作、認購證
✅ 優點:有彈性,能配合市場環境調整比重✅ 重點:機會型倉位務必嚴設停損!
📌 模型 3:每筆資金不超過總資金 10%
適合資金規模不大的小資投資者,規則如下:
每次建倉最多使用 10% 資金
最多持有 5–8 檔股票,避免過度分散
建倉完畢後需有預設停損與加碼點位
✅ 優點:風控清晰,不易因一筆錯誤而致命
四、實戰範例:假設你有100萬港元資金,該怎麼配?
🧩 運用「核心+衛星」法:
核心資產(70萬)
領展房產基金(0823.HK):20萬
滙豐控股(0005.HK):20萬
中電控股(0002.HK):15萬
中銀香港(2388.HK):15萬
衛星資產(30萬)
騰訊控股(0700.HK):10萬
小米集團(1810.HK):5萬
商湯科技(0020.HK):5萬
留現金彈做短炒:10萬
這樣的配置能同時兼顧穩定股息、成長機會,以及短期操作彈性。
五、如何持續優化你的資金配置?
每季檢視資產配置:是否有個股比重過高?是否有產業風險集中?
隨年齡與風險承受度調整:年輕人可多一點成長型資產;退休族則以穩定收息為主
觀察回撤幅度:資金配置應盡量讓投資組合的波動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
Comenta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