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股藍籌低迷,是危還是機?2025 年下半年投資者該怎麼看
- Rene
- 8月3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自 2021 年以來,港股市場持續疲弱,恒生指數曾從高點大幅回落,不少長期表現穩健的藍籌企業也遭市場拋售。然而,對於長線投資者而言,這樣的「低迷期」往往正是「佈局期」。尤其當估值跌至歷史底部,資金重新回流的機會往往會悄然來臨。
2025 年下半年開始出現轉機的跡象,外資逐步回流中國資產、內地刺激政策加碼、企業獲利能力逐步修復,港股市場或將迎來遲來的反彈。本文將從藍籌股的角度,探討其中的潛在機會與策略建議。
為什麼要關注港股藍籌股?
所謂藍籌股,指的是市值龐大、財務穩健、具有產業代表性的企業,多數屬於恒生指數成分股,例如:騰訊控股、中移動、友邦保險、港交所、匯控、中電、長實、新鴻基地產等。
關鍵優勢包括:
基本面強、現金流穩定
派息穩定,是收息族首選
估值目前處於歷史偏低區間
具備市場重估潛力與政策支持
港股藍籌的「超低估值」現象
截至 2025 年中,許多港股藍籌的本益比(PE)處於 10 倍以下,股價淨值比(PB)更跌破 1 倍。這在成熟市場中極為罕見,通常僅出現在極端市場悲觀情緒下。
例如:
中移動:穩定盈利與高派息,股價仍未回到疫情前高位。
港交所:作為香港金融命脈,儘管 IPO 市場仍低迷,但隨資金回流與ETF交投活躍,有望受惠。
騰訊控股:股價曾高達 700 港元,如今回落至 350-400 港元區間,估值合理,公司推進回購,顯示管理層信心。
匯控與友邦保險:受惠利率趨勢與內地金融開放政策,有中長線增長潛力。
是反彈還是反轉?2025 年下半年觀察重點
若投資人關注中長線的資本保值與穩健增長,下半年應重點觀察以下三大因素:
中國經濟政策與刺激措施成效如內房穩定、消費刺激、地方政府融資改善,將直接影響市場信心。
外資流入動能隨美國利率見頂、資金重新配置,亞洲資產有望受惠,南向資金若重新湧入港股,將是轉勢訊號。
企業盈利是否真正改善不是「估值低」就能反彈,還得看企業獲利是否回升。若 EPS 開始反彈,估值自然會被市場重估。
投資建議:以收息+增值並重的配置方式參與
1. 建立防守型收息組合選擇具有穩定現金流與股息率的企業,例如中電控股、領展、長建、新地、恒生銀行等。騰訊牛熊證
2. 精選具反彈潛力的成長型藍籌如騰訊控股、港交所、小米、中移動。這些企業在技術或市場地位具優勢,有望率先受惠於反彈行情。
3. 避開基本面仍持續惡化的企業如內房企業或高槓桿資產過重者,即使估值低,也可能是「價值陷阱」。
港股價值投資者的「黃金三角」
想在這輪低谷中建立長期優勢,投資者應建立以下三個核心思維:
🔸 耐心等待:真正的估值修復需要時間,但越早佈局、越有籌碼。
🔸 分批買入:不要 All-in,利用市場恐慌階段分段佈局,更具勝算。
🔸 股息為本、增值為輔:若未來反彈,增值是額外收益;若市場橫行,股息就是「被動收入保險」。
結語:危機過後,就是價值浮現的時機
港股藍籌在全球資產配置中正顯得越來越有吸引力。低估值、高股息、穩健基本面,是成熟投資者最重視的三大條件。雖然港股短期內仍有波動,但正是這種低潮期,才能為長線投資者帶來真正的「便宜好貨」。
2025 年下半年,或許就是下一輪資金布局港股藍籌的起點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