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你送的禮物,會躺在抽屜裡積灰,還是被帶去旅行?】
- Rene
- 3天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深度拆解紀念品與宣傳禮品訂製的關鍵心法,贈品商讓品牌成為日常的一部分
👜 送禮的真相:九成都被「收進抽屜」
有沒有收過這樣的禮物:塑膠質感的水杯、毫無設計感的記事本、顏色尷尬的雨傘?收到當下,你或許會禮貌地笑一下,心想:「好吧…用不到就先收起來。」結果,那個禮物可能永遠躺在抽屜深處,直到有一天清理雜物才想起它的存在。
對送禮的一方(尤其是企業、活動主辦單位)來說,這就是最失敗的結局。因為禮品的意義,本來應該是——在對方的生活中出現,並被正面記住。
🏆 訂製禮品的真正目標:活得久、走得遠
對比一下另一種情況:你收到一個簡約帆布袋,耐用、百搭,出門買咖啡、逛街、甚至旅行都會用上。每一次拿出來,路人都能清楚看到袋上的圖案與品牌名稱。這種禮品,哪怕成本不高,也能在無形中替品牌累積大量「自然曝光」。
這就是訂製禮品的核心價值——讓品牌隨著物品活在日常裡,而不是被丟進角落。
📌 為什麼紀念品與宣傳禮品訂製,值得投資時間思考?
延長品牌曝光時間廣告有播放期限,但一個實用禮品可能在使用者身邊存在幾個月甚至幾年。
建立情感連結紀念品往往與回憶綁在一起,當收禮人想起某次活動或旅行,就會想起你的品牌。
口碑傳播的隱性推手當禮品夠好用,使用者會主動分享給朋友,甚至在社交媒體發照片,形成免費的二次宣傳。
🔍 訂製的關鍵思路:別只把 Logo 貼上去
很多企業犯的錯,是直接選現成商品印上品牌 Logo 就了事,卻忽略了使用者的體驗與美感。真正有效的訂製禮品,必須同時考慮以下幾點:
1. 實用性
香港生活節奏快、空間有限,沒人願意留一件用不到的東西。像是摺疊雨傘、行動電源、環保袋、保溫杯,都是高使用率的選擇。
2. 設計感
設計不必花俏,但要讓人「拿得出門」。顏色搭配、材質選擇、圖案設計,都應該符合品牌形象,同時不失美觀。
3. 情境化
禮品要能融入使用者的生活場景。夏天的冷感毛巾、戶外活動的防水袋、辦公室常用的記事本,都是根據情境而選的好例子。
4. 品質感
哪怕成本有限,也不要犧牲最基本的質感。一支墨水不順的筆,反而會讓人對品牌印象扣分。
📦 香港常見的高使用率訂製品類
日常生活類:保溫杯、環保餐具套、摺疊雨傘、可重複使用的飲管。
辦公室類:記事本、便條紙、USB、桌面收納盒。
科技配件類:行動電源、無線充電板、藍牙小音箱。
活動紀念類:T-shirt、毛巾、徽章、帆布袋。
🧳 小故事:一條帆布袋的「環球旅程」
有一次,我參加了一個文化市集,門票附送一個由本地插畫師設計的帆布袋。袋子夠厚、容量大,而且圖案獨特。我開始用它去超市、去海邊、甚至帶去旅行。
結果在東京街頭,有陌生人走過來問我袋子是在哪裡買的。那一刻,我才意識到:這個看似普通的帆布袋,已經成了該文化市集的「流動廣告」,而且還跨越了國界。
這就是好的宣傳禮品能做到的事——它們替品牌走到你到不了的地方。
🌏 在香港做禮品訂製,要注意的文化細節
避免文化禁忌例如送鐘、送傘、送刀具,都有負面含義。
顏色選擇喜慶節日用紅色或金色,科技活動偏向黑白灰或金屬色系,文化活動可以用柔和色彩。
節令與天氣夏天送防曬或降溫用品,雨季送雨具,冬季可以考慮保暖配件。
🎯 最後的心法:讓禮品「活」在別人的生活中
當你下一次要為品牌或活動訂製禮品時,不妨先問自己三個問題:
收到這個禮品的人,會真的用它嗎?
這個禮品,能在他的生活中出現多久?
使用的每一次,他能否想起你的品牌?
如果三個答案都是肯定的,那麼你的禮品就不只是成本,而是一個會自我行走的品牌代言人。
因為,一個會被帶去旅行、出現在咖啡店、或在地鐵上露面的禮品,比任何廣告都耐看、耐用,也更能讓人記住。
Commentair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