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投資實戰指南:如何具體挑選一檔股票?從基本面到技術面一次搞懂

  • 作家相片: Rene
    Rene
  • 7月9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很多人對「投資股票」又愛又怕,常聽到「選股很難」、「萬一選錯怎麼辦」等疑問。其實,選股並不是一定要看財報看到頭昏腦脹,或需要多厲害的專業背景。只要掌握一些基本步驟,就能有條理地篩選出有潛力、相對穩健的標的。

這篇文章會教你,從「基本面」開始,結合「技術面」,再加上「觀察產業與趨勢」三層面,逐步挑選股票的具體做法,並且分享每個步驟的小技巧。牛熊證街貨分佈圖

第一步:用基本面找出「好公司」

基本面分析主要是看公司本身的體質,先搞清楚這家公司賺不賺錢、成長性如何、財務是否穩健。

核心指標怎麼看?

營收與獲利成長率看最近 3~5 年的營收與稅後淨利是否穩定成長。如果一家公司的營收、獲利每年都在增加,代表它有穩定的業務基礎與成長潛力。

毛利率與淨利率毛利率高代表產品或服務有競爭優勢,能創造較高附加價值;淨利率高代表公司營運效率好,能把賺來的錢有效留下。

負債比率負債比率過高,遇到景氣逆風可能會出問題。通常低於 50% 比較安全,但也要看產業特性(例如,金融業或房地產業天生會有較高負債)。

自由現金流(FCF)一間公司有穩定的自由現金流,表示它有足夠資金應對投資、發放股利或還債,不會因短期資金鏈問題而出事。

第二步:從產業與趨勢看未來性

基本面只回答「現在好不好」,但投資需要考慮「未來會不會更好」。所以必須觀察產業趨勢。

如何觀察產業?

  • 看產業的「生命周期」:是剛起步(例如 AI、電動車)、快速成長,還是已經成熟甚至衰退(例如傳統媒體)。

  • 觀察競爭格局:有沒有護城河(技術優勢、品牌、市場占有率),還是容易被其他新公司超越?

  • 是否符合大趨勢:例如高齡化社會帶動醫療、健康照護產業;碳中和政策推動再生能源。

小技巧:多關注政府政策、產業報告(如麥肯錫、波士頓顧問、台經院報告),會對判斷未來性很有幫助。

第三步:技術面協助找進出點

很多人以為技術分析很複雜,但實際上不需要過度研究花俏指標,簡單看「趨勢線」與「均線」即可。

均線觀察法

最常見的有 5 日、20 日、60 日、120 日均線。簡單來說:

  • 股價在 20 日或 60 日均線之上,且均線呈現多頭排列(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之上),代表趨勢向上,可以考慮分批布局。

  • 如果跌破長期均線,且均線由上升轉向走平或下彎,就要留意是否趨勢反轉。

支撐與壓力

  • 支撐區:過去多次反彈的價格區間,可視為短期買入參考。

  • 壓力區:過去多次回落的價格區間,可視為短期賣出或減碼參考。

技術面不必當作決定性依據,而是輔助判斷買賣點,避免情緒化追高殺低。

第四步:善用分批進出策略

很多人會一次「All in」,其實最好的方式是「分批進場、分批加碼」,例如每跌 5% 加一次,或每月固定投入,這樣可以平滑成本,減低短期波動帶來的風險。

同理,當你覺得股價已到高估區,也可以分批出場,而不是一次全部賣光。這樣即使看錯,也還保留部分籌碼參與未來上漲。

第五步:留意總體經濟與大盤

即使選對產業、選對公司,如果整體市場處於極度悲觀或泡沫過熱,都會影響短期表現。

要注意以下大盤訊號

  • 利率政策:升息環境通常對成長型股較不利,會增加資金成本。

  • 景氣領先指標:如 PMI(採購經理人指數)、消費者信心指數,可判斷景氣擴張或衰退方向。

  • 全球政經事件:戰爭、疫情、地緣政治等,都是短期影響大盤的重要變數。

結語:打造屬於你的選股流程

挑選股票不只是「聽消息」或「看報名牌」,而是需要有系統的流程,把基本面、產業趨勢、技術面、經濟環境都考量進去。每一層篩選都像是在幫你過濾掉風險,最終留下值得投資、且適合你風險屬性的公司。

只要記住三大原則:

1️⃣ 先挑體質好、長期成長性佳的公司2️⃣ 用技術面找好的進出時機3️⃣ 永遠用分批策略控制情緒與風險

當然,市場永遠充滿不確定性,但有這套流程會讓你更有紀律、信心和主動性,而不是成天被消息帶著跑。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【從設計到落地】

香港企業環保袋訂製全攻略,讓你的品牌走進顧客的日常生活 📈 為什麼環保袋在香港成為企業禮品首選? 在香港,環保袋的流行並不是一時的市場熱潮,而是由政策、生活習慣與消費者價值觀共同推動的長期趨勢。自從政府推行《膠袋收費》以來,市民逐漸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,無論是在超市、便利...

 
 
 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