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投資不只是錢的事:打造財務與生活的雙贏思維

  • 作家相片: Rene
    Rene
  • 5月31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?月薪入帳,心想這個月要好好存錢,但一轉眼,外送費、朋友聚餐、線上購物、訂閱平台……帳戶又快見底。於是,你開始焦慮,拼命看投資影片、學習買股、刷ETF清單,想找一條財富自由的捷徑。牛熊證分佈

但我想說的是,投資從來不只是金錢的操作,而是一種整體生活的選擇。

今天我們就來聊聊:投資,除了理財數字,還應該包含什麼?怎麼在提升資產的同時,也讓生活更靠近你真正想過的樣子?

你以為你在投資,其實你在逃避

我在剛開始接觸投資的那兩年,做過最常的事就是「幻想」。

幻想自己買的ETF年化報酬可以穩穩8%,複利30年就能財富自由;幻想某支小型股爆發、十年後退休;幻想哪天中了股票抽籤,隔天漲停鎖死直接出場。

那時的我,每天打開App看股價漲跌,卻從沒想過:如果我真的自由了,我要怎麼過日子?

後來我慢慢明白,投資不是逃離工作、逃避生活的工具,而是一種幫助你過上「更好生活」的資源分配方式。 所以第一個重點是:

真正重要的不是報酬率,而是你為什麼要投資。

你是想幫家人改善生活?想早點買房?還是單純想對未來有多一點選擇權?這些問題的答案,才是幫助你建立投資策略的起點。

資產管理 ≠ 壓榨生活品質

很多人在學習理財的初期,會陷入一種「節省至上」的模式。每天記帳、計算咖啡成本、比較哪個超市便宜兩塊錢,甚至連朋友的聚餐都盡量避開。

我曾經這樣過一段時間,但老實說,那段時間我情緒起伏很大、睡眠不好、朋友變少,唯一增加的只有戶頭裡多出的一點現金。

後來我學會了兩個重要的觀念:

  1. 金錢應該幫助你過得更好,而不是綁架你的人生。

  2. 生活品質也是資產的一部分,它能影響你工作效率、創造力,甚至投資判斷。

適當的消費,像是每月固定的娛樂預算、讓你放鬆的按摩課、學習新技能的課程,都是投資自己的一種方式。別小看這些「非必需開支」,它們其實可能是你未來產值提升的催化劑。

時間才是你最有價值的資產

回顧幾年前,我最常說的話就是:「等我有錢再去……」、「等我存夠了再開始……」。但後來我發現,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等你變有錢,而是需要你現在就開始用時間去累積。

像是:

  • 每天早起一小時閱讀理財書

  • 開始寫投資日記紀錄判斷過程

  • 學習Excel做資產配置表

  • 試著用英文看國際市場新聞

這些事不花多少錢,卻花時間。而且,正是這些不起眼的習慣,慢慢累積出你未來的「資產管理能力」。

所以別再把焦點放在「我資產還太少」、「投資門檻太高」這些限制上,反而要問自己:我現在怎麼運用我最有價值的資源——時間?

給投資人的「非財務指標」

很多人習慣衡量投資績效,用的是報酬率、勝率、資產成長速度。但我更喜歡用一種「非財務指標」,來檢查我的投資與生活是否一致:

  1. 我是不是能穩定地睡得好?如果一有新聞或股價波動就睡不著,代表你承擔的風險已經超過了你的心理承受度。

  2. 我是不是更願意面對未來?投資的本質是為了未來做準備。如果你因為投資而更焦慮,那可能是策略錯了,而不是市場錯了。

  3. 我有沒有因此變得更有彈性?一筆緊急基金、一份穩健資產的配置,可以讓你在意外來臨時不至於崩潰。真正的財務自由,其實就是「不被逼著做選擇」。

投資,是生活方式的延伸

當然,該做的基本功還是要做,比如資產配置、成本控制、資訊判斷能力等。但我想說的是:

投資的過程,應該是讓你慢慢變得更理解自己的一段旅程。

你會知道自己怕虧損多少、願意承擔什麼風險、喜歡穩健還是刺激的策略,你會開始關注全球趨勢、經濟政策、企業變化,而這些理解,最後會回饋到你整體生活的思考方式。

所以,請記得:投資不是逃避人生的方法,也不是為了賺到第一桶金後就退出人生舞台。投資是一種生活選擇,是你為了過得更好、活得更自由,而努力建立的基礎。

如果你剛起步,別擔心慢。先好好過生活、穩穩地學習,再慢慢開始累積屬於自己的資產。總有一天你會發現,真正最有價值的投資,原來一直都是你自己。

如你有特定想深入的主題(比如如何安排第一份資產配置、投資心態建立、或用日常語言看懂財報),歡迎留言,我會再寫一篇延伸篇。這不是一場比誰先賺到百萬的競賽,而是一條可以陪你一輩子的選擇之路。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港股科技股最新走勢分析:AI、雲計算、短視頻帶來嘅投資機遇

講到港股,大家最關心嘅一定係科技股。尤其係呢幾年,AI、雲計算、短視頻成為全球投資市場嘅熱點,香港投資者都想搵到下一隻「騰訊第二」或者「阿里翻身」。不過,港股科技股起起跌跌,好多人炒到心驚膽跳。今次就同大家傾下,港股科技股而家嘅最新走勢,同埋投資機會同風險。 1.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