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人不是玻璃心,是妳每天都在為全世界燃燒熱量
- Rene
- 5小时前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妳有沒有發現:
每次生理期來前幾天,情緒就像坐雲霄飛車,吃了還想吃,體重卻怎麼都降不下來?
熬夜加班完隔天,臉色慘白還腫得像泡麵包裝沒開封?
明明和男友吃一樣,運動量也差不多,他瘦得像刀削麵,妳卻像加湯版本?
很多女生會說自己「體質差」、「代謝慢」,甚至懷疑是不是年紀到了就沒救了。但其實,妳只是一直沒被教過——女生的身體,真的需要不一樣的營養照顧。
不只是熱量控制,女人的身體有自己的節奏 色胺酸功效
先說個重點:女生不是小號的男人。
女性在荷爾蒙、代謝機制、營養需求上,真的跟男性不一樣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:
男性的賀爾蒙(以睪固酮為主)大概每天波動一點點,屬於比較穩定的模式;但女性的荷爾蒙是「每月一次大震盪」,從月經、排卵、黃體期到下一次月經,每一週身體需求都在變。
這也就是為什麼,有時候你吃一樣的食物、做一樣的運動,但感覺、情緒、體重、睡眠卻差很多。
女性容易忽略的5大關鍵營養素
要跟著妳的身體節奏好好相處,以下這些營養素真的要特別注意:
1. 鐵:不是貧血才需要補鐵
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,超過1/3 的育齡女性鐵攝取量不足。而這還是在統計裡的平均數,代表其實很多人根本更少。
為什麼缺鐵?
每月經期失血
飲食偏愛白肉或蔬食,紅肉攝取太少
咖啡、茶喝太多影響吸收
缺鐵不只是貧血,還可能讓妳:
很容易累,怎麼睡都不夠
臉色蒼白沒血色
手腳冰冷、心跳快
專注力下降、健忘、容易焦躁
補鐵關鍵:吃對來源 + 搭配維生素C促吸收(像是吃牛肉配青椒、小番茄)。
2. 維生素B群:妳的能量開關
女生很容易感到疲倦,尤其在生理期前後特別明顯,這時候B群真的很重要。
B群負責身體的能量代謝,簡單來說就是把妳吃下去的食物「轉化成電力」,讓妳精神不那麼糟。
而且B群對神經系統也有影響,如果妳經常覺得:
工作壓力大,容易煩躁
睡不好、焦慮、心跳快
生理期前脾氣爆炸
那很可能就是B群不夠了。
補充方法:糙米、燕麥、深綠色蔬菜、豆類、雞蛋、瘦肉真的很忙,也可以選擇每天一顆綜合B群營養補充品。
3. 鈣與維生素D:不只骨頭,連情緒也靠它們穩住
30歲以後,女性骨密度就開始走下坡,而如果又長期少曬太陽(像是辦公室族、怕曬黑)、奶製品攝取不足,就很容易骨質疏鬆提早報到。
但你知道嗎?維生素D 不只是「幫助鈣吸收」這麼簡單,它也參與很多神經傳導、免疫調節的功能。很多研究都指出,缺乏維生素D 也和情緒低落、疲倦感有關。
所以,如果你長期覺得:
動不動就肌肉痠痛
常常低氣壓、懶洋洋
生理期會腰痠腿痠痛到睡不著
也許妳該問問自己:最近有沒有曬太陽?奶有喝夠嗎?
補充方法:鮭魚、豆腐、牛奶、芝麻、小魚乾,以及每天曬太陽10~15分鐘(早上或下午3點後較佳)。
4. Omega-3脂肪酸:幫助荷爾蒙平衡的「好油」
女生的身體非常依賴「好油脂」,因為脂肪是荷爾蒙合成的重要原料。
但很多人在減肥時對「油」避之唯恐不及,結果反而導致荷爾蒙失調、生理期混亂、皮膚乾燥、情緒不穩。
Omega-3 對女性特別好,因為它有抗發炎作用,能減緩經痛、調節荷爾蒙平衡,還能幫助穩定情緒。
補充來源:深海魚(鮭魚、鯖魚)、亞麻仁籽、核桃、奇亞籽、魚油膠囊
5. 膳食纖維:不只排便,也關腸道情緒
女生因為賀爾蒙變化、生活壓力、飲食精緻化,腸胃問題特別多。像是便秘、脹氣、胃口差、經前腸躁症等,都和腸道菌叢有關。
腸道不只負責消化,還會產生許多神經傳導物質,比如血清素的90%來自腸道。
所以,「腸道快樂,人才會快樂」不是說說而已。
建議每天至少攝取25克膳食纖維,可以從:
地瓜、燕麥、南瓜
綠花椰菜、海藻、木耳
豆類、堅果、奇亞籽、酪梨
多喝水+活動,效果才會更好!
調養不是補很多,是「吃得剛剛好」
女性營養的照顧,真的不是拼命進補,也不是每天吞十種保健品,而是懂自己需要什麼、什麼時候該補什麼。
一點點調整,就能讓妳:
不再那麼累、不再那麼焦躁
經期不再那麼痛
睡得比較好、瘦得比較順
更有餘裕面對生活裡的大大小小
最後:好好照顧自己,真的不是自私
我們常常在照顧別人,在扮演女兒、員工、媽媽、太太,但在所有角色之上,妳還是妳自己。
給自己多一點營養,不是為了變瘦或變美,而是為了:
不再硬撐到身體出問題
有體力過自己想過的生活
情緒不再成為生活的絆腳石
營養不是奢侈,是日常,是妳好好生活的基本配備。
如果妳想知道不同年齡、生活階段(像是備孕、更年期、夜班族)該怎麼調整營養攝取,也可以留言給我,我會繼續寫下去 ❤️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