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那份她一直留著的禮物】一個關於媽媽與女兒的故事

  • 作家相片: Rene
    Rene
  • 7月31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每次我翻開家中的舊木箱,總會看到那條用紅絨布包著的手鏈靜靜地躺在角落。它不算名貴,也不是什麼國際品牌,只是一條手工串珠的手鏈,但對我來說,那是媽媽送我的第一份生日禮物,而我一直留到今天。

這是一個小故事,但也是香港很多家庭的縮影。

👩‍👧 那年我十三歲,媽媽送了我第一份「真正的禮物」

我記得那是2005年,還在念中一。家裡經濟並不寬裕,爸爸做司機,媽媽則在家兼顧幾份散工,我和妹妹放學後通常會自己照顧自己。

那年我生日,原本沒期望會有什麼特別。媽媽平日對我們疼愛在心,卻總說:「生日都係日子啫,唔洗搞咁多花神。」但那天晚上,當我收拾書包時,她卻從廚房拿出一個小紙盒,樣子有點害羞。

「阿女,呢個……我買咗一排啦,等你生日先畀你。」

我打開那盒子,一條紅色水晶珠的手鏈就躺在裡面,不起眼,但我記得清清楚楚,她還親手幫我戴上,說:「以後大個咗,要記得,女人要愛自己。」

那是我人生第一份有儀式感的禮物。

🕰️ 過去的日子匆匆流逝,但那條手鏈一直在

後來我升學、工作、拍拖、搬家,生活有時快得讓人來不及呼吸。但那條手鏈,我從未丟棄過。

有一次搬屋,朋友來幫忙,他看到我還留著那舊盒子,笑說:「你都大個女人啦,仲留啲咁小朋友嘢?」

但我沒有笑,只是輕輕答:「呢條手鏈,唔係物件,而係記憶。」

原來禮物真正的價值,從來不在價格,而是它承載的那份關係與情感。

🛍️ 現在我也開始送禮了,但方式有點不一樣

當我成為一位上班族、朋友眼中的「成熟女性」,我也開始學會為身邊的人準備禮物。不同的是,我不再追求華麗昂貴,而是「送得入心」。

  • 朋友失戀那年,我送她一本《斷捨離》,裡面夾了一張我親手寫的卡。

  • 妹妹畢業時,我送她一個鐵盒相簿,裡面是我們從小到大的合照。

  • 媽媽退休那天,我帶她去做了一次她一直沒試過的Spa體驗。

有人會說:「禮物唔就係錢買返嚟咩?」但其實一份貼近心意的禮物,往往來自觀察、用心、與記憶。

🎈 禮品,是時間與情感的載體

香港這城市,步伐快得幾乎令人遺忘慢下來的重要性。但禮物,就是生活中的那一小段「慢」。

那條紅手鏈雖然不起眼,但每次看到,我就會記得媽媽當年在廚房熱騰騰飯香中的那句:「要愛自己」。

它成為我面對人生挫折時的力量來源,也提醒我不管走到哪裡,都要記得初心。

❤️ 給讀者的話:禮物不一定華麗,但請讓它有故事

如果你正在煩惱要送甚麼禮物給某個重要的人,不妨想想——你們之間有什麼共同的回憶?有什麼話你想藉機說出口?

也許只是一張明信片,一本二手書,一個親手包裝的小禮包——但只要送對時機、用對心意,它就能在對方心中,留一輩子。

🌟 推薦幾款能夠「說故事」的禮品類型(來自本地小店/品牌)

最後也不妨介紹幾個我近年常用的禮物靈感來源:

  1. Little Dot Design(個人化手寫卡片、刻字匙扣)

  2. 好日子手作館(手工皂、乾花擺設)

  3. Bookazine / 商務印書館(特色書籍+文化禮盒)

  4. SoL SoL Studio(香港插畫師合作文創品)環保餐具

  5. Slowood 或 Muji(極簡風格生活用品)

它們不是名牌,但都有著「讓人記住的質感」。

💌 你心中最難忘的一份禮物是什麼?

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曾收過、或送出過的一份有故事的禮物,讓我們一起在這個快節奏的城市中,留下慢下來的理由。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【從設計到落地】

香港企業環保袋訂製全攻略,讓你的品牌走進顧客的日常生活 📈 為什麼環保袋在香港成為企業禮品首選? 在香港,環保袋的流行並不是一時的市場熱潮,而是由政策、生活習慣與消費者價值觀共同推動的長期趨勢。自從政府推行《膠袋收費》以來,市民逐漸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,無論是在超市、便利...

 
 
 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